|
 |
|
|
|
|
XX集团备份系统案例
系统建设目标
建设本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实现对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XX公司系统中的三个平台(集团、股份、制冷)的重要数据实行集中备份。并将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其他重要的系统。
备份系统建设描述
XX公司计算机系统备份要求数据通过网络自动地集中备份到备份服务器,由备份服务器统一管理备份和恢复。备份的需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库数据
要求对各个用于业务系统的True64、AIX平台上的Oracle7、Oracle8、Oracle9数据库进行简单可
靠的自动备份;
当发生数据库崩溃、数据库文件损坏或丢失时进行简单可靠的恢复;
目前需要备份的数据库服务器为3台;
目前的数据量最大按800 GB计算,但要考虑日后的数据量增加;在发生数据库崩溃、主机崩溃或灾难性数据丢失时,需要进行快速的数据恢复。
2. Solaris、AIX、Ture64、Windows服务器系统文件及应用程序
对重要的系统文件、配置文件及应用程序文件进行自动备份;
需要备份的主机总数为35台以上;
当这些重要的文件发生崩溃、损坏或灾难性丢失时进行恢复。
3. 集中进行备份管理
三个平台:集团、股份、制冷 都进行集中备份;
所有的备份工作进行集中配置和管理;
对备份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4. 磁盘柜和磁带库
使用DELL-EMC CX500磁盘柜做位一级存储设备,容量为6TB;
磁盘柜速度为150M/s,这样能使备份窗口尽可能的缩短,大量的数据能在短时间内备份完成;
使用目前已有的TL895磁带库系统做为二级存储设备, 当磁盘柜快要备份满,或将归档数据存储到磁带库上;
配置为两个4个DLT7000磁带驱动器,60多个磁带槽位,每磁带容量为35G/70G;
单台磁带驱动器速度为6M/秒;
每盘磁带上贴有识别条码(术语:BarCode),用于备份软件和机械手行识别。
5. 备份服务器
使用一台新的SUN Enterprise 880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安装Solaris9操作系统和Legato
NetWorker Server;
使用千兆光纤网卡将备份服务器接入光纤网络;使用HBA卡将备份服务器接入光纤存储交换机。
6. SAN存储网络
考虑到有十几台主机的数据量非常大, 为了减少对主机应用的影响,对这十几台主机使用SAN网络备份;
磁盘柜接入SAN存储交换机
磁带库通过SCSI与光纤接口转换器接入SAN存储交换机
7.EMC Legato NetWorker
在网络集中备份中,每台需要备份的服务器的备份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备份服务器。备份服务器连接SAN存储上。需要备份的数据(包括文件数据和数据库在线备份数据)集中备份CX500的磁盘柜中。
在SAN网络集中备份中,每台需要备份的服务器的备份数据 (包括文件数据和数据库在线备份数据)通过SAN网络传送到CX500存储上,而不必经过备份服务器,大大缩短备份时间。
备份系统使用EMC公司的存储管理软件Legato NetWorker,
统一由备份服务器管理整个备份系统的备份与配置工作,并且提供Windows客户端的界面管理与配置。
并提供对存储设备(磁盘柜、磁带库)全面一体化分的管理,磁盘柜做为一级存储设备,数据首先备份到磁盘柜上;设定一定的策略自动将老的数据迁移到二级存储设备磁带库上,这样即保证了备份窗口的又能存储大量的数据。
系统设计的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的需要。
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在经费和技术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备份管理技术以及高性能备份设备。在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方面我们均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方案。
开放性原则:系统采用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及国际流行标准,符合开放性设计原则,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和灵活性。
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备份系统的设计具有完全的扩展能力,完全符合系统扩充之后的业务系统备份要求。
稳定性:备份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均以目前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为基础,使得技术领先的同时,备份系统具有稳定的运行能力,避免高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
经济性: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现实的数据量测算,充分体现投资效率。
|
|
|
|
|
|